第六屆臺中美樂地公園競圖指南

東海大學景觀系大二第五次設計

「碳中和公園 × 戶外健身」

創新設計・永續實踐・健康生活

打造城市永續綠洲,實現零碳排放的未來公園

何立智 + AI 共同整理 2025.4.2

競圖背景與目標

美樂地計畫願景與主題定位

美樂地計畫願景:「臺中美樂地計畫」強調公園在人本生活中的角色,透過翻新老舊公園與開闢新據點,營造宜居的花園城市。公園不僅提供休閒遊憩社區交流場域,也是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的重要空間。尤其面對氣候變遷與都市化挑戰,永續公園成為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如SDG11永續城市SDG13氣候行動)的關鍵策略之一。

競圖主題定位

本屆競圖主題為「碳中和公園」,聚焦如何讓公園景觀在運作上吸收與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達到淨零碳排放,並緩解都市熱島效應、增進城市韌性。同時設計子題之一「戶外健身房創意競賽」強調在公園中打造各年齡層、各種身心狀況皆可利用的戶外運動空間,結合低碳永續理念與創新設計,成為促進市民健康與社區連結的核心場域。

競賽目的

競圖鼓勵學生勇於挑戰傳統思維,激發創意。參賽者須透過創新的景觀規劃手法,將減碳策略融入公園設計,同時滿足社區多元使用者的需求。整體目標是提出兼具創意永續實踐的公園方案,展現設計對未來城市綠地的各種可能性。參賽作品將以這些指標作為評選依據。

碳中和策略

實現公園零碳排放的設計方法

都市公園在氣候變遷趨勢下扮演著減碳與調適的重要角色。實現碳中和意即透過減少碳排放並增加碳吸收,使得淨碳排放為零。以下將從多個面向,系統整理都市公園中適用的碳中和設計策略。

減少碳排放的策略

碳中和關聯:透過源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公園建造和運營產生的碳足跡,是實現碳中和的第一步。

  • 低碳施工與在地材料:採用低碳工法與在地材料可大幅降低碳足跡。例如,美國西雅圖的煤氣工廠公園保留並再利用了原有的廠房結構作為遊憩設施,避免了傳統拆除重建所產生的大量建材製造與運輸碳排放。
  • 綠色交通導向:公園規劃應鼓勵使用者以步行、自行車或大眾交通工具出行,減少因機動車出入而產生的碳排放。設計可包括優質步道、自行車租借站、電動接駁車等。
  • 降低維運能耗與排放:選用緩生草種或地被植物以減少修剪頻率,採用電動工具或人力代替燃油機具進行養護,並在園區佈局上減少需要高強度維護的景觀。

增加碳捕捉與吸收的策略

碳中和關聯:通過擴大植被覆蓋和提升生態系統健康度,最大化公園作為「碳匯」的功能,平衡無法避免的碳排放。

  • 植栽覆蓋與配置優化:研究指出,當公園中綠地比例超過65%、硬鋪面低於15%時,其綠色植被指數和碳中和指標表現最佳。採取立體綠化策略,包括喬木、灌木、草坪多層次種植,以及垂直綠牆、藤架等,可增加單位面積內的綠覆蓋量。
  • 鄰地適生與原生種運用:選擇本土適應氣候的樹種和植物,確保其存活率高、成長良好,才能長期穩定地儲存碳。原生種通常更能適應在台灣中部的高溫多濕與颱風氣候,且維護成本較低。
  • 土壤與濕地碳匯:健康的土壤本身也是碳庫之一。避免過度翻土或使用化學藥劑,鼓勵落葉枯枝在地分解轉化為有機質,提高土壤含碳量。生態濕地或雨水花園不僅淨化水質也能在濕地土壤與植被中累積碳。

永續材料選擇與低碳建材

碳中和關聯:建材的製造、運輸和安裝階段佔公園生命週期碳排放的很大比例,選擇低碳建材能顯著減少隱含碳排放。

  • 再生與在地材料:優先採用再循環利用的材料,例如回收塑料製成的椅凳或棧道板、再生橡膠鋪設的彈性步道、建築拆除剩餘的磚塊或木料用於景觀造景等。
  • 低碳新材料與工法:引進低碳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生態磚等,同時兼顧減碳和雨水滲透功能。結構上可考慮以木構或竹構代替部分鋼筋混凝土結構。
  • 設計延長使用壽命:選材時注重耐久性與後續維護成本。對需要定期翻新的設施,採用模組化、可拆卸的設計,以利未來升級或回收。

能源管理與再生能源利用

碳中和關聯:公園日常運營的能源消耗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通過再生能源發電和高效能系統可實現園區能源碳中和。

  • 園區再生能源發電:在公園內因地制宜佈署太陽能板、風力或其他再生能源設施,用於供應照明、供水等所需電力。臺中中央公園在園區南北兩端設置了共1公頃的太陽能光電板遮蔭棚,提供了公園全部的用電需求。
  • 高效照明與智慧控制:全園全面改用高能效照明(如LED燈),並搭配感應控制和分區調光技術。在人流稀少時自動調暗或關閉部分照明,以節約用電。
  • 建築節能設計:公園內的服務設施應以綠建築標準設計,透過自然通風、遮陽、中庭採光等手法將空調照明能源降至最低。

水資源管理策略

碳中和關聯:水資源的處理和運輸需要大量能源,有效的水管理可減少抽水和處理的電力消耗,間接降低碳足跡。

  • 雨水收集與調蓄:將公園設計為城市的「海綿體」。利用地形高低塑造雨水花園、下沉式草坪、滯洪池等,在暴雨時蓄留雨水,平時則作為景觀水體或灌溉水源。
  • 雨水再利用與灌溉:在園區建置雨水貯留設施,收集的雨水經過簡易過濾即可用於澆灌草木或補充水景,減少自來水使用量,間接降低自來水處理的能耗與碳排放。
  • 節水與水景能源循環:選用耐旱省水的植物配置降低灌溉需求;鋪面選擇透水材料增加入滲。對於公園內的噴泉、水池等水景,採用循環水系統並加裝太陽能水泵或風力曝氣裝置。

生態多樣性促進策略

碳中和關聯:多樣化和健康的生態系統能更穩定有效地固碳,並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生態韌性。

  • 原生多樣的植物社群:優先種植多種本土樹種及植物,營造異質生境。避免大片單一草坪或單一行道樹,取而代之的是森林、草原、濕地、花卉等組合的交錯生境,提供多樣化的生態棲地。
  • 野生動物友善設計:在公園中設置鳥巢箱、蝙蝠屋、昆蟲旅館等微型棲地設施,保護授粉者和食蟲動物,有助植物生長與病蟲害控制,減少農藥使用。
  • 提升生態韌性:多樣性的系統更能適應病蟲害或極端天氣衝擊。植栽選擇上避免單一物種大面積種植,以防單一病害爆發造成整片死亡而喪失碳匯功能。

使用者行為誘導策略

碳中和關聯:使用者的行為和活動模式直接影響公園的碳足跡,透過教育和設計引導低碳行為可擴大公園的碳中和效益。

  • 環境教育與意識提升:在園內設置解說牌、環教中心或體驗裝置,傳達碳中和與永續的理念。例如,園內展示太陽能發電裝置、雨水循環系統的運作過程,讓遊客直觀了解減碳技術。
  • 誘導健康綠色的活動:提供良好的步行與自行車環境,鼓勵市民多在戶外運動休閒,減少待在室內使用耗能設施的時間。
  • 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鼓勵「自備餐具」「垃圾不落地」等行為,提供完善的資源回收桶、廚餘堆肥區,將遊客在公園的垃圾降至最低。

健身房策略

創新設計碳中和戶外健身空間

健身設施種類與適用族群

碳中和關聯:全齡友善的健身設施鼓勵民眾戶外活動,減少室內空調能源消耗;同時多功能整合的器材設計能減少設施總量,降低製造與安裝階段的碳排放。

設施類型 典型器材 主要使用族群
力量訓練(阻力) 引體向上架、雙杠、伏地挺身架、蹬腿推舉器等 青壯年為主,訓練肌力的運動愛好者;銀髮族也可使用自重輔助型器材提高肌耐力。
心肺有氧 戶外健身單車、橢圓機、划船器、手搖單車等 各年齡層均適合,例如成人與長者皆可透過踩踏或手搖進行有氧運動。這類器材通常阻力可調,對初學者友善。
柔軟伸展 伸展架、太極推手器、瑜伽平台或地墊區域 銀髮族與復健者:強調柔軟度與伸展,幫助長者維持關節活動度;一般人運動前後也可在此區拉伸放鬆筋骨。
平衡協調 平衡木、晃動平衡板、踩踏步道、簡易步態訓練設施 長者與復健者:訓練平衡、防止跌倒;孩童亦可在此類設施上進行平衡遊戲,提高協調性。
綜合訓練 多功能訓練架(街健公園風格的單槓組合架等) 青少年與青壯年:可進行自重訓練(如懸吊、攀爬)及團體訓練。靈活模組設計可同時容納多人使用,增進社交互動。

以上配置確保運動公園涵蓋「五大體適能要素」:有氧、肌力、核心、平衡和柔軟度,營造全年齡友善的運動環境。

不同氣候的設施與材料選擇原則

碳中和關聯:氣候適應性強的材料選擇能延長設施使用壽命,減少頻繁更換造成的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確保健身設施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熱帶氣候(高溫高濕地區)

注意抗紫外線和防潮。金屬表面採用淺色或耐熱塗層,減少烈日曝曬下的燙手問題;木材和竹材因熱容較高、不易過熱,可作為良好選擇。所有材質需抗UV處理,確保長時間日照下不褪色或脆化。由於濕度和雨量大,金屬構件須防鏽(不鏽鋼或耐候鋼材),木質部件選用抗腐蝕、防白蟻的木種(如經防腐處理的竹材或高油脂含量的硬木)。

溫帶氣候(四季分明地區)

需兼顧耐寒暑特性。材料選擇上採用全天候耐候性方案,例如高強度鋼構配合防鏽塗層,搭配耐UV的聚乙烯(PE)塑料部件,可在炎夏和寒冬間保持性能。木材可使用羅賓娜木(Robinia)等天然耐候木,其含有高天然油脂,能抗腐蝕防蟲蛀。對於年溫差較大的地區,接合件需考慮熱脹冷縮。

低碳足跡建材的選擇建議

碳中和關聯:建材製造和運輸階段的碳排放占公園總體碳足跡的重要部分,選用低碳可再生材料能減少建設階段的碳排放,助力實現碳中和。

竹材

竹子生長迅速、碳吸存效率高,是極具永續性的建材選擇。竹材製成的健身器材具有獨特的天然質感,可讓健身空間與周圍綠地融為一體。竹材結構強度高且富彈性,可用於製作單槓架、平衡樁等。然而為適應戶外環境,竹材需經防腐與防水處理,以延長壽命並防止蟲蛀。

再生塑料

以回收塑料(例如回收高密度聚乙烯)製作的構件,如踏板、座椅、面板等,可大量減少原生塑料的使用,降低碳足跡。同時現代工藝已能賦予再生塑料優異的耐候性和結構強度。例如KOMPAN的EcoCore™板材採用超過95%回收塑膠製成,堅韌耐用且可再回收。

設施運作的自供能源與節能方案

  • 人力動能發電健身器材:將健身者運動時產生的動能轉換為電能,是實現自供電的創新途徑。一些戶外心肺訓練器材已內建發電機與逆變裝置,能將使用者踩踏/搖動產生的電力收集起來用於照明等設施。
  • 太陽能照明與設備供電:在公園內安裝太陽能板為照明燈具和附屬設備供電,是最常見的再生能源方案。可採用獨立的太陽能景觀燈或路燈,日間由太陽能板充電、夜間自動亮燈,無需市電供給。
  • 儲能與智慧能效管理:配備適當的儲能系統(如戶外耐候型鋰電池組),將白天太陽能盈餘電力或人們高峰運動時產生的電力儲存,供夜間或人流低谷時使用。同時導入智慧控制,安裝感應式LED照明(人來自動亮、人走自動暗或關)。

課程進度

競圖課程進度與教學內容

日期 成果進度要求
(條列內容為課堂與老師討論內容)
教學內容 備註
4/15 碳中和公園快速設計 請同學先行閱讀碳中和相關資料 第一週
4/22 設計構想討論
1. 基地分析
2. 平面草圖、剖面草圖
3. 構想圖
第二週
4/29 1. 構想討論
2. 圖面計劃
你預計如何表現你的概念與圖面 第三週
5/6 1. 各圖面定案 所有圖面完成 第四週
5/13 1. 競圖版面初稿完成 版面完成 第五週
5/20 總評 總評 第六週
5/24 七校聯評 七校聯評 第七週
6/3 佈展 佈展 第八週
6/10 展覽 第九週
6/17 展覽 第十週

作業要點

  • 同學兩人為一組,以組內為限,組上為奇數者,最後跨組媒合。
  • 基地選擇以簡章所提供之六個基地為限,建議選擇3公頃以下。
  • 本次作業因基地差異性大,所有圖面由同學自行規劃(包含內容與比例),但仍須包含基本圖面:平面圖、剖立面圖、透視示意圖、概念圖…等。

相關規定與資料

競賽辦法與相關資料下載

競圖相關資料

請點擊下方連結下載競圖所需資料:

下載競圖資料
  • 基地資料
  • 競圖簡章
  • 第六屆臺中美樂地公園競圖.pdf
  • 第六屆臺中美樂地公園競圖.png

重要時程

  • 報名截止:114年6月20日(星期四)
  • 作品繳交:114年6月27日(星期五)
  • 結果公告:114年7月15日(星期一)